今年汽车圈的各种新闻,总有一种让人大跌眼镜的感觉,比如一国总统公然干涉人家企业的战略部署,还叫嚣不听话就neng你;曾经高高在上的CEO,说走下神坛就瞬间被批得体无完肤……其实在汽车行业进入巨变的前夜,各种此前不敢想象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。巨变意味着现有的模式被打破,传统的要被先进的取代,总会涉及到各方利益的博弈。所以汽车圈的怪现象,还会持续很久。
新能源汽车仍在推广阶段,“召回潮”就已经出现。11月30日,两则电动车召回信息同时出现。一则为北京汽车部分E、EV、EX、EU、EH、新能源威旺EV系列纯电动汽车,另一则为众泰旗下的江南云100S车型。两者共计召回8万辆。巧合的是,两者的召回都与制动真空泵有关。
根据EV Sales网站公布的全球电动车销量数据,10月份,全球电动车注册量同比暴涨75%至208,820 辆,打破九月份创下的单月最高新销量纪录(202,000辆)。
双积分政策出炉、新能源车股比放开……新能源领域迎来一大波利好,这也促使了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加速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布局,截止目前,日产、大众、通用、丰田等车企都提出了在华新能源发展战略,并陆续有车型推出,且产品线从插电式混动向纯电动领域延伸。
充不上电和充电烧车背后的国标困局
据中汽协数据,2018M1-M10,我国汽车销量 2283 万辆,同比+1.14%, 其中乘用车销量 1926.52 万辆,同比-1.21%;商用车销量达 356.48 万辆,同比增长 4.17%。 乘用车中 SUV 销量增速大幅放缓,国内 SUV 销量 808 万辆,同比+1.22%,受此影响以 SUV 销售为主的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下滑至 42.03%,后 SUV 时代自主转型迫在眉睫。
当前在讨论氢能产业及氢能汽车的发展时,有专家提出,氢是终极能源;也有专家质疑地提出,氢不是终极能源。笔者的理解是,提出“终极能源”这个概念还是有积极意义的:如何理解“终极能源”,对目前能源结构转型的理论探讨很有帮助。笔者经过认真研究,得出的结论是,电是二次能源,也是用户端终极能源形式。
新能源乘用车10月上牌数:A00级车辆市场下沉,特斯拉上牌量大幅下跌
2018年广州车展参展的造车新势力不算多,新发布的新能源车型也没有几款真正出自造车新势力之手。那么缺席本次车展的车企们目前动向如何,又在憋什么大招呢?
投资部门全球主管Evy Hambro表示,随着电动车价格下降、可供选择的电动车型越来越多,未来两到三年电动汽车销量可能会大幅增长。Evy Hambro补充称,消费者将拥有更多的机会从传统内燃机汽车转向电动汽车,且他们的选择将不仅仅局限于某些汽车制造商。
电车评论公众号
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