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开车选配法士特,道路崎岖不忐忑。”众所周知,法士特变速箱以质量可靠耐用、换挡轻便舒适、动力传输高效、节油低噪等优点,在中国千万卡车司机口中攒下金碑银碑。
“法士特”三个字,听似洋派,实则是深植黄土的国产齿轮根脉——其前身是始建于1968年的陕西汽车齿轮厂,从秦岭山沟里的红炉铁砧起步,淬炼出今日全球商用车变速器的半壁江山。
如今的法士特集团,既是全球最大商用车变速器基地,更创下中国齿轮行业22年经营指标榜首、重型变速器19年全球产销量冠军的传奇。从山坳小厂到世界翘楚,三代掌舵人接力领航,他们是谁?又以怎样的智慧,让这颗“中国齿轮”啃下一个个技术壁垒,叩开全球市场的大门?
常言道,创业凭勇,兴业靠谋,守业贵恒。法士特是如何更加“FAST”的呢?
李大开时代:创业
1971年,十八岁的李大开负笈西行,奔赴秦岭深处的陕西汽车齿轮厂,从抡锤握钳的工人起步,在红炉淬火中砥砺筋骨。五年后,他被荐入吉林工业大学汽车专业深造,学成归来便执起绘图笔,以助理工程师之职深耕技术沃土。
1995年,在陕齿打磨二十年后,李大开迎来命运转折,受命执掌厂长印信。这纸任命,恰似给爬坡过坎的陕齿厂注入强心剂,成为其破茧重生的关键节。李大开在法士特执掌帅印二十年,于2015年正式退休。
回望法士特的进阶之路,李大开的功绩可用四件大事来阐述。
第一,拯救陕齿。
李大开升任厂长表面风光,背后的担子却是沉甸甸的,当时法士特深陷亏损窘境,濒临倒闭,改革势在必行却又困难重重。最终,李大开毅然决然实施改革:下岗分流,推计件工资制,清退三产,给科技人员发放津贴。
通过减员增效,法士特慢慢走出亏损的困境,迎来了发展的曙光。1998年,李大开带领法士特开发出7挡变速器,并根据中国道路和货运超载的实际情况,加装了同步器。凭此举,法士特产品的适用范围大大提高,逐步打开了一汽、东风等大型企业的市场。到2002年,法士特重型车变速器年销量超过5万台,暂时摆脱了困境。
第二,法士特改制。
身在其位,必谋其职。从担任厂长的那天起,李大开就在想如何才能让法士特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。九十年代时,法士特属于原重汽集团的直属厂,只管生产,没有产品开发规划权和定价权,这大大阻碍了法士特的发展。2000年,原重汽集团解体,法士特划归陕西管理,由此获得了新生。
李大开预测未来重卡市场将迎来大发展,筹集资金攻技术、扩规模是当务之急。但回到陕西的法士特仍旧面临缺乏资金、冗员很多、设备老化、人心浮动等问题,恰好当时湘火炬正在寻找合作伙伴,李大开抓住机遇,双方一拍即合。2001年,法士特与湘火炬合资重组,由国营企业转身为民营资本占大头的多元化公司。
自此,法士特筋骨渐活,如老树萌新枝,满眼皆是蓬勃生气。2004年,中国重卡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,早已藏锋蓄力的法士特,应声而起,顺势而上,终于走上发展快车道。2005年,李大开大规模投入研发12挡、16挡变速器,到2006年,新产品迅速占领市场,重型变速器产销量跃居世界第一。
第三,重视人才,追求创新。
乘用车市场的变速箱技术,曾长期被国外品牌扼住咽喉。而在商用车领域,法士特却能从采埃孚、加特可、格特拉克、伊顿等国际巨头的围堵中突围,稳稳占据中国市场的头把交椅。其中的关键,正在于法士特深耕技术创新,打造出真正贴合中国路况与工况的硬核产品。
创新是法士特的灵魂。李大开坚信,如果没有创新就没有今天的法士特。
从接下厂长印的那天起,李大开就认准了人才金贵,给技术人员定了三档津贴:一等200块,二等100块,三等50块。有些技术员的工资,比他这个厂长还高很多。底层工人自然不满意,匿名信飞往上头,联名要掀了知识分子的“特殊待遇”,嚷嚷着:“国务院官员津贴才100,凭啥技术员拿200块?”
现在再看,大家都明白过来了——亏得那会儿把技术骨干留住了,不然哪有法士特今天的辉煌。
第四,叫板行业巨头。
在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,敢于向跨国公司叫板的,恐怕只有李大开和法士特了。
1995年李大开执掌陕齿时,曾参与陕齿、綦齿和伊顿、采埃孚的合资谈判,伊顿态度强硬并扬言“李先生,你尽管再有志气再懂行,最多不超过5年,陕齿厂必然破产。”然而5年后,伊顿上海独资工厂滞销,法士特却畅销全国。
见法士特赚钱了,美国人眼馋了。2004年,伊顿主动向法士特示好,双方合资组建“伊顿法士特齿轮(西安)有限公司”,伊顿占股55%是大股东,它要求法士特“不用管技术、销售,只负责生产零部件即可。”李大开不想让法士特变成国外品牌的生产基地,坚持将“研发”写进合同,可最后,伊顿忽视中国国情且不搞研发,5年后合资公司解体。
2014年,伊顿再度求合作,此时的李大开已手握技术王牌,“法士特伊顿(西安)动力传动系统有限责任公司”组建成立,法士特以51%股权牢牢掌握主导权。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引领,这场横跨十九年“合资-解体-再合资”的博弈,李大开用智慧与坚守打破了外资品牌的技术垄断,让“中国制造”在齿轮行业挺直了脊梁,为祖国争回了荣光。
从18岁到63岁,李大开在法士特倾注了整整45年的奋斗岁月。他以身作则,严格管理,不辞辛劳,把全部精力扑在了工作上,一心一意谋求企业的发展。这份执着与奉献为法士特铸就了突出功绩,也让他成为企业当之无愧的卓越带头人。
严鉴铂时代:兴业
严鉴铂出生于1962年,1984年大学毕业后便进入陕西汽车齿轮厂,历任陕齿厂工艺技术员、车间主任、厂长助理、副厂长,法士特集团副总经理、总经理、党委副书记,法士特齿轮副总经理、总经理等职。
2015年7月,严鉴铂接棒李大开出任法士特集团董事长,并于2023年6月退休。
在严鉴铂执掌法士特的八年里,法士特也取得了辉煌的业绩。
第一,营收、产销屡创新高。
法士特从1968年建厂到2010年营收超过100亿元,历时42年。2019年营收突破200亿元,用时9年时间;2021年营收突破300亿元,仅用两年就完成了百亿级跃进。
2020年,法士特全年累计销售变速器总成118万台,创历史记录。2021年6月,法士特实现全球单厂商用车变速器产销量唯一一家累计突破1100万台之纪录,开创中国齿轮行业发展先河,商用车变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%。
第二,科技创新引领发展。
2020年,法士特·智行变速器发布,以“新四化”填补了国内空白;2022年,新能源产品“蓝驰”品牌重磅发布,开始引领商用车升级换代风向标。
“再穷也不能穷研发,再难也不能难研发”,严鉴铂传承法士特的创新精神,带领法士特持续投入研发,截止目前,法士特已累计获得授权专利3100余项,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,填补国内空白。
第三,深化改革提质增效。
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,严鉴铂带领法士特完成全面预算、KPI管理、生产实时系统、员工星级薪酬评价体系等38项改革任务,完成率达到100%。2022年,法士特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达到102%。2020年,法士特集团入选国务院国资委“双百企业”,2022年获评“双百企业”标杆。
第四,拯救秦川机床。
2019年,秦川机床连续亏损,濒临退市。10月,严鉴铂空降秦川集团兼任党委书记、董事长,开启“刮骨疗毒”式改革。
通过一系列操作,秦川机床扭亏为盈,2020年实现净利润1.53亿元,2021年和2022年分别实现净利润3.29亿元和3.26亿元。2020年初,处于退市边缘的秦川机床市值仅为30亿元,截至2023年7月,其市值最高攀升至157亿元。
严鉴铂1987年投身法士特,从事管理工作数十载,陪法士特走过风雨,也亲手浇灌出辉煌。法士特员工说他与李大开有很多相似之处,有魄力、工作踏实、办事认真……这份一脉相承的品格,恰是他接棒李大开后,引领法士特迈向历史性巅峰的关键所在。
马旭耀时代:守业
法士特集团现任党委书记、董事长为马旭耀,于2023年正式履职。
马旭耀出生于1968年,研究生学历,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。2004年,法士特在全国招揽高层次人才,彼时已经是东风神宇公司总经理助理的马旭耀在那时加盟了法士特。
入职法士特后,马旭耀先后担任规划发展科副科长、规划发展处处长、副总工程师、副总经理等多个职务,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,直到2015年6月被任命为集团总经理,正式进入法士特接班人序列。
出任总经理后,马旭耀在协助严鉴铂统筹法士特全盘生产运营的基础上,还主管战略投资、重大技改、综合管理、质量管控、科技项目及科技知识管理等多项核心工作。
2023年6月,马旭耀正式接棒严鉴铂,担任法士特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。
上任后,马旭耀为法士特规划了五条路径。
第一是守住“老本行”,练好“基本功”;第二是拓展液力缓速器、盘式制动器、ABS等业务;第三是大力发展智能驾驶相关业务;第四是齿轮相关业务的多元化;第五是继续深耕装备制造业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出口方面,法士特2023年出口创汇2.31亿美元、2024年出口创汇3.3亿美元,接连实现年增1亿美元升级。今年6月,法士特缓速器系列产品已成功通过欧盟E-Mark认证,这是继变速器取得欧盟E-Mark认证之后,法士特进军国际市场的又一重要节点。预计2025年法士特出口创汇总额将再度刷新历史纪录,品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。
2024年,法士特销售总成产品85.3万台,同比增长1.8%;实现工业总产值212亿元,同比增长1.4%;各项经营指标连续22年名列中国齿轮行业第一,重型汽车变速器年产销量连续19年稳居世界第一,国有资产持续保值增值,始终保持行业领先,为地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。
经过50余年的发展,如今法士特集团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重型变速器制造商和销售商,旗下拥有西安、宝鸡两地四厂共10余家控股和参股子公司,形成了年产各型系列汽车变速器80万台、齿轮5000万只和汽车锻件8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。
法士特集团的重型变速器产品被国内50多家主机厂的上千种车型选为定点配套产品,8吨以上重型汽车市场占有率超过86%,15吨以上超过92%,并广泛出口到十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如今,马旭耀既稳稳守护着法士特的基业根基,又以稳健之姿推动企业向国际化版图拓展、向多元业态延伸、向智能智造深耕,在传承中为法士特开辟着更广阔的天地。
结语
李大开曾掷地有声:“要把法士特的产品覆盖到全球各地,这是一个漫长的目标,不可能一蹴而就,但我们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拼搏。”这句誓言如灯塔,照亮了法士特人几十载砥砺之路。
从李大开的筚路蓝缕,到严鉴铂的深耕细作,再到马旭耀的稳健开拓,三代掌舵人怀揣同一个梦想:让“中国智造”的变速箱驰骋于欧美大地,以至少20%的市场占有率,在全球产业链中刻下东方印记。这不是简单的商业扩张,而是一个民族企业对“制造强国”的赤诚作答。当中国齿轮能与世界顶尖品牌同台竞技,便是对“卡脖子”时代最有力的告别。
“千磨万击还坚劲”的精神早已融入法士特的骨血。相信终有一天,当法士特的产品在欧美市场崭露头角,那转动的不仅是机械齿轮,更是一个民族工业挺直的脊梁,是大国制造向世界递出的硬核名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