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奇瑞而言,12月5日是忙着“辟谣”的一天。
雁群也正是靠着团结协作精神,才能凌空翱翔,完成长途迁徙。中国重汽和潍柴的无缝融合、强强联手已经在商用车行业里掀起一股颠覆和引领的飓风,不分彼此的团结协作也将助力双方走得更远、更好。
这不仅仅是谭旭光和潍柴的骄傲,更是民族品牌的荣光,潍柴再一次站到了舞台中央,镌刻下中国智造的实力,让世界商用车动力行业为之仰望。我们从时间维度、科研投入、市场表现三个方向来看潍柴为了攀登科技顶峰做出的努力!
作为山东重工集团加速走出去的代表、民族自主品牌代表,中国重汽实施“走出去”战略,瞄准国际需求,拓展海外市场,不断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,在世界市场上赢得赞誉,是中国建设汽车强国的重要表现。
“不予理睬、不予置评”,这是中国重汽2020年9月黄河重卡品牌发布时在受到福田欧曼营销“碰瓷”的时候做出的回应。
鉴往知来!把时针拨回到2020年2月,疫情形势依然严峻。卡车行业出现了令业内震惊的“灭风行动”事件:某厂趁东风轻卡身处疫情旋涡,发动“抢客户、抢渠道、抢人员、抢销量”的一系列举措。该事件让多家媒体、行业从业人员参与进来。谴责幕后发动者的有,认为是正常营销手段的也有,各执一词,“好不热闹”。
说起卡车江湖,无论终端一线如何风云多变,销售服务如何明争暗斗,但主机厂之间的品牌营销都是各玩各的,从不正面硬刚。因为在国内现有的品牌营销环境下,竞品打击都是偷偷摸摸来,搬到台面上的鲜有案例,比如曾经的“灭风行动”、“黄河之上”等事件,都是背后小动作,想必很多人依然记得。另外,千万别拿奔驰、宝马、奥迪之间的产品广告互黑互撕来说事,毕竟文化不一样。
十年前,潍柴创下了中国企业在德国的最大并购纪录;十年后,凯傲在济南总部点亮了象征“扎根中国‘第二故乡’决心”的景观塔。回望潍柴和凯傲携手发展的这十年,你会看到什么?
中集集团控股子公司集瑞重工(联合卡车)拟进行战略重组,引入奇瑞商用车、芜湖产业基金、兴众风投为新战略投资者。交易完成后,奇瑞商用车、芜湖产业基金及兴众风投将分别持有集瑞重工35.42%、17.5%及11.66%股权,中集集团对集瑞重工的持股比例将由73.89%下降至35.42%。集瑞重工将成为中集集团的联营公司,不再为中集集团控股子公司。
那么广州是如何从汽车弱地蜕变成为汽车强市的?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位“汽车市长”了。
电车评论公众号
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