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
来源:电车评论网
时间:2025-10-25
浏览:362010月22日,中国重汽在“春城”昆明隆重举办豪沃TS7新能源自卸车上市发布会。
作为中国重汽布局西南工程运输市场的核心产品,这款集“强动力、低能耗、高可靠、优服务”于一身的新能源重卡,不仅标志着中国工程运输领域迈入绿色重载新阶段,更精准切中云南及西南地区“双碳”推进与货运行业内卷下的运营痛点——为矿产运输、基建工程等场景,提供了一套可落地的“降本+高效+合规”解决方案。


政策+市场双驱动
新能源重卡成西南运输“新刚需”
“当前货运行业内卷加剧,‘降本增效’是企业活下去的关键;同时国家‘双碳’战略推进,新能源重卡不仅符合政策导向,还能享受地方补贴。”中国重汽集团卡车销售业务总监、济南卡车销售部总经理王军在发布会上表示,2025年1-9月中国重汽累计销售重卡22.4万辆(同比增长19%),市占率达27.3%,蝉联行业双冠王;新能源方面,中国重汽1~9月销量1.42万辆,同比增长241%,跑赢1~9月新能源重卡市场“大盘”。而豪沃TS7新能源自卸车的上市,正是中国重汽针对西南市场的“定制化答卷”。

从现场获得167台订单来看,豪沃TS7新能源自卸车已获得市场初步认可。“我们对比过市场上同类产品,豪沃在省电、底盘、售后上都更有优势,而且中国重汽是老品牌,口碑摆在这。”来自昆明的新能源重卡用户王经理坦言,如今身边越来越多货运企业转向新能源,“这不是选择题,是必答题——不用新能源,根本扛不住成本压力”。


动力足+电费省
破解当前货运内卷成本困局
云南作为“一带一路”西南桥头堡,工程运输需求旺盛。矿产资源短距转运、山区基建重载、雨季复杂路况等场景,既要求车辆“皮实耐造”,又需应对“油车成本高、电车续航焦虑、售后响应慢”等行业难题。豪沃TS7新能源自卸车的六大核心升级,恰好与这些需求深度匹配。

西南地区多山区坡路,矿产资源等货物重载运输对动力要求极高。豪沃TS7新能源自卸车搭载600kW超大功率扁线电机,爆发816马力强劲动力,配合HW变速箱优化的“坡上锁挡”功能,即便在昆明周边海拔落差较大的矿区路段,重载爬坡也能保持动力不间断,彻底告别“动力不足耽误周转”的问题。
更关键的是,其能耗控制直击运营成本核心。车辆采用深度制动能量回收技术,回收率高达94.51%,再加上轻量化设计,昆明本地用户实测“每公里电耗仅1.8-2度”——对比同级别油车,按日均运营200公里、电费0.6元/度、油价8元/升(油车百公里油耗35升)计算,单辆车每月可节省成本近万元。“现在货运价压得太低,油车根本赚不到钱,17辆豪沃TS7新能源自卸车跑磷矿,半年就收回了部分购车成本。”现场一位昆明货运企业负责人吴经理直言。

锚定西南复杂运输路况痛点
产品优势直击运输核心需求
复杂工况“耐造+安全”,减少运营“意外损耗”。西南地区的矿区、工地路况颠簸多尘,车辆可靠性直接影响出勤率。豪沃TS7新能源自卸车采用全车贯通3层车架,关键部位加强至5层,匹配曼技术28吨级双级减速桥(传动效率98.6%),底盘扎实度经过1000万公里全区域验证(覆盖云贵高原、高温等极端环境),王经理反馈“跑了半年矿区,底盘没出过一次小毛病,比之前用的其他品牌耐造多了”。

安全防护同样适配西南复杂环境。关键部件防护等级达IP69K,无惧云南雨季的高压冲洗与矿区粉尘侵袭;前挡风玻璃高度达960mm,前方直接视野盲区仅3.6米(行业最优),配合360环视系统与“天神之眼”高位辅助远光灯(最远照射260米、宽35米),即便在矿区夜间窄路行车,也能最大程度规避碰撞风险,“司机都说视野好、晚上开车不慌,疲劳度降了,出勤率反而提了”,王经理介绍道。

高效运营“快充+快修”,出勤率拉满不误工。工程运输讲究“人歇车不歇”,豪沃TS7新能源自卸车在续航与售后上双管齐下:600kWh大容量电池支持双枪600A快充,充电时间比行业平均水平缩短15分钟,“晚上10点充电,凌晨就能满电,不耽误第二天一早拉矿”;中国重汽“亲人服务”体系更让用户安心——电池享受8年/4500次质保、电机8年/40万公里质保,全国1180家特约服务站、75家中心库覆盖西南,“上次有辆车出了小故障,售后第二天就从昆明市区赶到矿区维修,比其他品牌的‘3天响应’快太多,停工少了,就能多跑几趟”,吴经理说道。

结语
以技术破局,引领西南绿色重载新未来
豪沃TS7新能源自卸车在昆明的上市,不仅是一款新产品的落地,更是中国重汽对西南工程运输需求的深度响应。从“动力-能耗-可靠-安全-售后”的全链路优化,到与磷矿运输、山区基建等场景的精准匹配,这款产品既帮助货运企业破解了“成本高、效率低”的痛点,也为云南“双碳”目标推进提供了实体支撑。
未来,随着中国重汽在新能源领域的持续深耕,以及西南新能源重卡市场的加速渗透,豪沃TS7新能源自卸车成为工程运输领域的“降本利器”,推动西南地区从“传统重载”向“绿色高效”转型,为“中国智造”在全球商用车市场赢得更多话语权。
(感谢您的耐心阅读。)